南县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发布时间:2008-08-27 00:00 信息来源:南县人民政府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一、“十五”科技发展的基本概况
  (一)“十五”科技工作成绩
  “十五”期间,我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科技服务能力提升,科技成果推广、科学技术创新、科技知识普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五年共实施各级科技项目95项,有6项获市科技进步奖,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50多项,完成专利申请代理65件,实施专利45件。
  (二)“十五”科技工作特点
  一是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通过科技法律法规、科普知识的宣传及全民科技活动的开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计划生育、教育卫生、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环境保护、文化生活等各项领域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重视和运用,全民科技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
  二是引进发展了高新技术科技项目。一些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发展成为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成效显著。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到推广和运用,良种良法农产品优质率达95%以上,粮油、棉麻、蔬菜、畜禽水产、林业五大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技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和增收。
  四是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能力和条件平台建设不断加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加大了对部门、行业的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条件支撑。
  五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积极做好专利申请代理和专利保护工作,专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的侵权行为得到及时调处,有力地调动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六是防震减灾工作步伐加大。防震减灾机构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知识进一步普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技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2、科技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3、科技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十一五”科技发展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自主创新这一主题,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工业小县向工业大县的跨越,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争取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通过五年努力,使南县科技创新达到一定水平。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科技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科技对农业、工业新增产值贡献率分别达到60%和40%以上;成果推广转化率达到90%以上;科技投入回报率达200%以上;大力开展科普教育,科技普及率达到85%以上。
  三、“十一五”科技发展具体任务
  1、我县是农业大县,要在广泛运用农业机械、化肥、农膜等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依靠农业技术创新,实现向农业强县的跨越。
  2、大力开展农业运用技术推广和创新。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入户率达到85%。抓好超级稻新良种推广,力争2010年一季晚稻超级稻应用达98%以上,实现中稻、一季稻超级稻化。推广间作套种优质高效农业技术、旱秧开发技术、旱土一次性施肥技术、高浓度低量统防统治技术及农作物生物调控技术等,探索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力推广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菜,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实施优质油菜标准化生产产业带建设,实施稻田油菜核心示范区建设,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区建设。要注重优质棉高产示范及彩色棉、抗虫棉的推广。大力发展白色农业,推广运用大棚、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因地制宜高标准制定蔬菜发展规划,积极支持建立科研示范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搞好蔬菜良种繁育,推广蔬菜设施栽培;加大农业科技园的支持力度,支持建立30亩一号母本园,努力提高苎麻品质;支持完善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三大体系建设。
  3、发展以特种水产养殖为龙头的养殖业。推广大口鲶、鳜鱼、才鱼、黄颡鱼、芙蓉鲫、鱼鳖混养、湖田种香莲、低洼稻田种藕等种养技术;建好两个县级良种场,一是良种猪场,争取在3年内建好一个相当有规模的种猪场,为生产场提供优质合格的良种二杂母猪和终端父本;二是水禽良种场,整合水禽集团,为本地养殖户提供优质的蛋鸭等品种。重点搞好四条养殖带的建设,一是以乌咀、青树咀、茅草街、南洲镇、中鱼口、三仙湖等乡镇为主的瘦肉型猪养殖带建设,力争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加速品种改良,使该区的瘦肉型猪生产到2010年达到35万头,占全县出栏牲猪的40%以上。二是以沱江两岸沿线的草食动物养殖带的建设,以乌咀为重点引进优质肉牛,搞好秸杆氨化养化养牛项目。三是以大通湖沿线,南茅运河沿线的水禽生产养殖带。四是以南茅运河沿线乡镇的名特优鱼生产养殖带。抓好乌咀窖咀村万头无公害瘦肉型猪基地,东南肉牛示范基地,县鱼场乌龟养殖基地,中鱼口凯立渔业养殖基地建设,使之逐步成为科学养殖示范小区。
  4、改良陈旧树种和一部分经济林品种。引进推广幸水梨、脐橙、沙田柚等优良果树品种,大力发展速生杨,注重速生杨、水杉等林木的病虫防治。
  5、大力开展企业技术创新,开发南洲名牌系列产品。乡镇工业在技术创新中,要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继续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抓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重点抓好橡胶制品、顺祥水产系列食品、南洲大曲、陈克明面条、新华塑业杀虫灯等南洲系列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6、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使中南大学研究成果“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在我县投产。
  7、大力扶持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以南洲大曲、陈克明面业、湖南橡塑、新华塑业、顺祥水产为龙头,带动全县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把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发展我县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新生力量。要从管理制度上保证民营科技企业能够公平地参与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的竞标,使其为我县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培育以纺织、造纸、橡胶制品、建筑建材及家副产品为特色的五大支柱产业。
  8、积极申请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力度,鼓励工业企业及个人申请专利,制定企业专利及自有品牌的扶持政策,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全年完成专利申请15件,新增实施专利2件以上。
  9、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完善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加大防震减灾知识及自我保护方法的宣传,全面、稳妥地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加大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及完善工作,切实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0、在抓好重点项目的同时,普遍开展全民科技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科技水平、教育卫生、计划生育、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文化体育等方面普遍应用科学技术。
  四、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把科技法规纳入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群众用科学战胜迷信、愚味和贫穷,把人民的生产、生活导入文明科学的轨道,做到热爱科学、应用科学、实现科技致富。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科技知识,切实把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把科技创新和发展经济列入各级政府的主要议程。
  2、重视人才,用好人才。要在科技人员中大力宏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的精神,为那些敢于开拓创新,善于创造发明的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有用武之地。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去领办县乡工业企业,以及到农村进行技术承包、技术服务。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充分调动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3、抓好科技示范。建立南茅运河星火科技开发带,使之与两区一廊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这条科技带主要是发挥科技推广和创新的综合功能,把运河水土保持、水产养殖、经济林开发和防护林营造、沼气综合利用、多种经济作物的优质高产培育农产品深加工等有机结合起来。拟在运河沿线建设20个生态农业为特色的科技示范村,尽快把南茅运河建设成为科技致富线。在全县培养10000户科技示范户,为群众致富携灯引路。建设以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彩色覆面材料等研究开发为主的高新技术示范企业,引导企业走技术创新的路子,并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4、加大投入,搞好服务。县、乡财政逐年增加科技投入。到“十一五”期末,科技三项费要达到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2%以上,县、乡财政要按人均0.2元以上的标准提留科普经费,所有企业要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的科技发展资金。县拟筹50万元建立科技发展基金,以重点支持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5、要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适时转变服务方式,不断增强服务功能。积极发展龙头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与农户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建好南县科技信息港,搞好科技信息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