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政务服务 做优“三秒”文章 ——南县深耕“南事我来办”工作小记

发布时间:2023-09-28 16:56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 作者:陈诗涵 浏览量:
字体:

  “非工作时间,进厅也有人主动引导,热心询问办理什么业务,帮助取号。工作人员耐心为我讲解业务办理的程序,还免费提供复印打印,让人超暖心。”7月20日,说起南县政务服务中心的帮办导办服务,前来办事的群众这样高度评价。今年来,南县高质量打造“南事我来办”政务服务品牌,通过“三大行动”,落实一揽子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形成了政务服务“秒懂、秒应、秒办”的“好办”模式。

  开展“小视频讲流程”行动,开启服务“秒懂”模式

  “闲时刷视频,软件推送了‘南事我来办’视频号办理新生儿出生证、户口页、预防接种证等‘五证’的内容,通过‘湘易办’App或到定点医院专窗,提交父母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即可办理。”在南县中医院“出生一件事”自助申报窗口,家住南洲镇的群众刘枫桦告诉记者,他通过观看政务小视频,“秒懂”了宝宝出生相关证件办理的流程,非常方便。

  为解决传统办事指南条目繁多、专业难懂的问题,南县精准梳理咨询量多、关注度高的服务事项,印发了“南事我来办·视频讲流程”作品征集评比方案,将视频征集主题落实到部门,把事项办理途径、申报材料、网上操作等内容,用言简意赅的语言、生动活泼的画面制作成群众喜闻乐见、简短易懂的小视频。为扩大“讲流程”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南县以评促优、以评促宣,组织企业群众对“小视频”进行评比,将作品质量和微视频“爱心”点赞数作为评优的重要指标。第一期征集视频9个,获网友1.2万次点赞。

  开展“南事不难”行动,开启服务“秒应”模式

  “昨天,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微信扫描了公开在政府官网上的二维码名片,并通过添加微信好友,和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了解了办理‘带押过户’业务的程序,非常方便。”在南县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窗口,常居长沙的李孝先女士高效办理了二手房“带押过户”业务。

  为解决政务服务事项办不好、办不成、办不快等问题,南县多举措扎实开展“南事不难”行动,不断拓宽“办不成事”来源渠道,公开“24时不打烊”咨询服务热线,结合常态化“走解优”活动,线上开设反映专区,票选企业群众难办的事,线下依托服务大厅反映窗口,收集企业群众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37个。持续推行微信导办服务,择优在相关部门选拔兼职“微导员”10名,在政务媒体公开二维码名片矩阵,群众通过微信“扫一扫”,即可采用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即时享受政策咨询、“帮办代办”等服务。试运行期间提供咨询服务521次、“帮代办”服务69次。

  开展“清廉大厅”建设提升年行动,开启服务“秒办”模式

  “我们窗口微信群每天都很热闹,同事们会把提供延时错时服务、上门服务等照片发到群里,这是中心月度积分加分和‘政务服务明星’评定的依据。”中午休息时间,在南县政务服务中心的人社窗口,记者采访了刚为群众办完养老认证业务的工作人员练文。

  为巩固拓展2022年“清廉大厅”建设成果,2023年南县创新开展“清廉大厅”建设提升年行动,进一步规范窗口服务行为,优化窗口服务作风、提升窗口服务效能。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严从实抓“三亮三比三评”促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开展“我是党员作表率,为民服务当先锋”系列党建活动,引导党员做为民服务的践行者、引领者和监督者。持续健全窗口(分中心)及人员考评细则,完善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政务回访等制度,建立窗口人员能力与服务规范,明确服务礼仪、流程标准和行为、用语禁忌。努力搭建“互联网+大厅管理”平台,推行线上巡厅、线上考勤请销假、线上记录违纪违规行为、线上智能核算展示积分等,助推大厅管理精细化、数据化和可视化,实现“动态监管、实时考评”。坚持评比倡廉,实行窗口及其人员积分管理,坚持按月编制《简报》,客观通报问题不足,表扬优秀先进,坚持按月评选“优秀首席代表”“政务服务明星”“党员示范岗”,按季评选“先锋窗口”,激励先进。今年来,窗口共提供延时错时服务1826人次、“帮代办”上门服务238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