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县 “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南政办发〔2022〕10号

发布时间:2022-11-08 11:04 信息来源:南县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办公室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及中央、省、市属驻南各单位:

《南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15日


南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建设“一县一海一基地”的加速时期,也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南县县委关于制定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南政发〔2021〕12号)要求,制定本规划。规划重点谋划全县农业农村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点任务,是指导今后五年全县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南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发展基础

(一)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2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14.29亿元,较2015年80.5亿元增长41.98%。主要农产品总量不断增加。全县粮食总产超过38.7万吨、油菜总产7万吨、蔬菜总产89.9万吨。禽、蛋、水产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家禽出笼551万羽、禽蛋2.5万吨、水产品总产14.6万吨,分别比2015年增长7.1%、8.1%和40.2%。

(二)农业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30.58万亩,水稻、油菜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分别达86.73%、78.59%。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稻虾米、龟鳖鱼、瓜果菜”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稻虾产业发展到60万亩,年产小龙虾10万吨、稻虾米原粮3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40亿元,规模和影响力跻身全国三强;龟鳖产业发展到2.3万亩。

(三)产业化经营格局加快形成。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30家,其中创建各级示范合作社112家;现代家庭农场发展到780家,其中创建各级示范家庭农场9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5家;承包耕地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030户。

(四)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大力实施良种工程、耕地地力提升、绿色植保和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十三五”末,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7.5%,绿色防控面积50万亩。推广稻虾生态种养、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各项新技术、新成果30多项,推广应用率达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巩固创建3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89个,创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稻谷、蔬菜、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瘦肉精抽出率为“0”。生态循环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3.5%。

(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间,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整体服务外包,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覆盖率100%。完成农村厕所改造26950户,完成农村公厕改(新)建10座。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0个。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乡村文明风气持续好转,农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全县农村呈现出“道路干净、沟渠畅通、田园清洁、庭院整洁”的美丽画卷。

(七)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顺利推进确权颁证工作,证书发放率达90%以上。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4%,流转率居全市第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效明显,清理化解村级各种债务近亿元。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从2015年的280万元增加到890万元。

(八)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在现代农业不断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合力推动作用下,农民收入呈现较快增长。2020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490元,比2015年增加6684元,年均增长率9%。

二、发展形势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正处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调优,生态绿色共享发展理念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期间,我国农产品需求总量仍然刚性增长、需求结构还会持续升级。这就仍然需要真正由市场引导,顺应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农村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比较优势,从而提升我县农业竞争力。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十四五”期间,巩固提升精准脱贫成果,加快补齐乡村振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短板,要把农业发展成有魅力的希望产业,把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让广大农民群众可持续地增收致富。一个重要的衔接点在于,全面推进国家及省、市特色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强镇以及优势农产品区创建,为产业振兴布好局、开好篇。借助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资源,为我县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产业兴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十四五”期间,围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将我县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特色品牌农业新高地、全国小龙虾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全国优质稻虾米集散中心。依托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通过水陆交通网同标准对接长株潭、武汉城市群经济圈,将我县打造为湘鄂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枢纽”。多战略重叠的空间融合,有利于推动我县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跨区域产能合作。

(二)发展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努力加以解决。一是高质量的农产品和生态需求与较为落后的市场意识产生了矛盾。农业供给侧还没有转到满足市场需求升级上来。农民囿于经验性的行为习惯,种养结构和种养行为调整转型需要较长过程。二是劳动生产成本不断抬升与农业基础竞争力乏力并存。随着土地流转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越来越多的规模农业经营主体需要雇工和租入土地。以往被单家独户小农户生产所“隐藏”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开始显露,这种“隐形成本显性化”造成的成本上升,只会越来越明显,降成本难度较大。三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种软硬配套仍较滞后。我县虽有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600余家,但规模都不大,发展质量不高,规范化运营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高素质农民培养仍在起步期,各种软硬件配套还较为滞后。四是农村生产要素缺失严重。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发展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凸显。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产业吸纳社会投入能力不强。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我县发展的历史方位和节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为主攻、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要目标,切实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进一步强化设施装备、科技信息、经营管理、机制体制支撑,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努力建成国家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国家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实现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继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底线放在突出位置,强力保障民生“米袋子”“菜篮子”,突出全链条导向,集聚现代农业发展要素,不断夯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

二是坚持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特色产业全链式发展格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坚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根据我县湖区农业产业特点,优化产业布局,谋划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治理水平。

四是坚持推进科技创新。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逐步实现一个产业一支科技队伍,全面推进我县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能力。

(三)发展目标

围绕上述思路,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农业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十四五”期间,新、改扩建高标准农田56.46万亩,其中新建39.46万亩(高效节水面积0.39万亩)、改造提升17万亩。

2.重要农产品不断增加。到202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4.1%。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42万吨;油料总产7.8万吨、蔬菜总产100万吨;肉类总产6.1万吨、禽蛋总产4.5万吨、水产品19.5万吨。

3.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5年,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18∶36∶46,进一步突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270%以上。

4.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率达98%以上,良种良法等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5%以上。全县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2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

5.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主要农产品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两品一标”认证产品个数达到80个。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6.现代农业支持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农林水事务及农业保费等支出持续加大,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切实减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负担。

7.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2025年,全县5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美丽庭院“六个一”创建,100%的农户达到整洁农户的标准。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体系,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长效管护机制健全。

8.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优化“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增值增收”等模式,建立与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社“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四)2035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全县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根本好转,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推广。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四、主要任务

(一)着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1.全力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大力推广优质稻生产,示范推广稻稻油、稻稻菜等稳粮增收模式,重点推广稻田综合种养高产高效模式。到202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总产42万吨,其中稻虾综合种养面积稳定在70万亩,稻虾米原粮达到35万吨,我县成为洞庭湖中部地区对接长株潭、武汉城市群的区域性小龙虾现货集散交易中心,“南县稻虾米”成为南方高端大米的领军品牌。

2.全力保障“菜篮子”有效保供。推进绿色有机特色蔬菜、瓜果生产;进一步夯实产油大县基础;全力恢复生猪生产,稳步扩大草食畜牧业发展规模,稳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与循环农业发展。到2025年,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40万亩,总产量100万吨;油料总产量达到7.8万吨;生猪出栏70万头,肉类总产量6.1万吨;家禽出笼650万羽,禽蛋产量4.5万吨;发展常规水产品养殖10万亩,产量7.5万吨;发展名特优水产品3万亩,产量3.5万吨。

3.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标准化生产创品牌、基地准出保质量、市场准入促管理、体系建设强基础”的思路,以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依据,狠抓生产基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构建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成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4.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围绕动物疾病、植物病虫害和农业气象、地质灾害,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防灾减灾体系,重点建设南县动物检测实验室、畜禽运载洗消中心和消毒站点、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场、畜禽隔离观察场等设施场所。

图一  稻虾特色产业集聚区布局图

(二)着力优化优质农副产品区域布局,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集中优势资源,优化区域布局,全县优质农副产品供应能力稳步增强,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1.打造稻虾特色产业集聚区。立足南县稻虾成为中国名片的产业发展定位,力争将我县打造成为以“稻虾生态种养”为主的核心产业区,稻虾产业规模和影响力全省第一、全国领先、全球知名。以南洲镇、中鱼口镇、三仙湖镇、茅草街镇、青树嘴镇、麻河口镇6个乡镇为依托,辐射全县其他6个乡镇,建成10个万亩标准化稻虾生产示范基地,打造成全省稻虾特色产业集聚区、

图二  优质粮油产业示范区布局图

全国小龙虾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5年,全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稳定在70万亩,小龙虾产量达到15万吨,稻虾综合产值达200亿元。到2035年,“南县小龙虾”的品牌美誉度赶超江苏盱眙、“南县小龙虾”的精深加工能力赶超湖北潜江。

2.打造优质粮油产业示范区。以“稳面积、优品质、增效益”为目标,进一步巩固国家重点商品粮油基地县地位。积极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县优质稻覆盖率达90%,其中高档优质稻60万亩以上。依托金之香米业、溢香园粮油、克明米业等龙头企业,以南茅运河沿线乡镇为主,重点建立30万亩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全县油菜发展到55万亩,优质率达100%,进一步扩大“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

3.打造特色蔬菜种植样板区。重点发展菜苔、榨菜、莲藕、冬瓜、南瓜、韭花等特色产业。以河西片区厂窖镇、武圣宫镇、麻河口镇、浪拔湖镇4个乡镇为重点,建设10万亩以菜苔为主的百里秋冬蔬菜长廊;以南茅运河百里水系周边乡镇和乌嘴乡为重点,建设10万亩以冬、南瓜为主的百里四季蔬菜长廊。以南洲镇为中心辐射全县的1万亩粤港澳大湾区精细蔬菜外销区;以华阁镇为中心辐射全县的3万亩莲藕、藕尖等水生蔬菜供应区。到2025年,全县蔬菜复种面积达40万亩;建立150万平方米设施大棚蔬菜;培育2家市级以上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建成环洞庭湖区最大的绿色生态蔬菜生产基地。

图三  绿色生态蔬菜发展区布局图

4.打造畜禽规模养殖引领区。积极引进规模养殖企业,鼓励本地畜禽养殖经营主体与集团公司或企业合作。“十四五”期间,新增5个万头生猪养殖场,发展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100户以上,重点支持天裕牧业、永胜港湾牧业、幸福牧业、万物和牧业、天篷牧业等大型养殖企业,新增产能20万头。大力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十四五”期间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加快建设生猪综合养殖加工一体化中心,力争达到年加工生猪1万吨的生产能力。以三仙湖镇、麻河口镇等蛋鸭养殖基地为主,发展湖乡水禽养殖带。

5.打造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带。重点建设和完善特种水产养殖“二带”“三区”。三仙湖水库特色产业带:重点发展小龙虾、龟(鳖)、鳜鱼、鳙鱼、鲫鱼等食用鱼养殖,依托三仙湖水库两岸精养渔池和稻田发展特色渔业,使之变成渔业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南茅运河产业带:重点发展小龙虾、龟(鳖)养殖,进一步建设省级优势水产苗种选育与繁育基地。河东片地区:重点发展龟、鳖、鳙鱼、小龙虾等优势品种及其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渔业现代化进程。河中片地区:重点发展小龙虾、黄鳝、鳙鱼、鲫鱼、泥鳅和地方小品种,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河西片地区:重点发展黄鳝、黄颡鱼、小龙虾、鳜鱼等品种,发展生态型养殖、加工基地。“十四五”期间,完成7个省级水产良种场提质改造,争创1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培育省级以上优势特色主导品种16个,年总产量达到5万吨;全县力争出产水产品60万吨,其中常规水产品30万吨、名特优水产品15万吨。

(三)着力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础

1.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集中统一管理,形成“一个任图四  南县2021-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总体布置图

务清单、一个资金渠道、一套管理体系”的新模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全县农田建设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评、统一上图入库“五统一”管理机制,推进农田建设与机械化作业相适应,促进粮食生产稳产高产、节本增效。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性,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农田保护机制,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非农化”。“十四五”时期,全县完成56.4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2.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突出节约高效利用水土资源,大力普及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技术和农艺,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完善灌排体系、深化水权改革,着力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农业节水整体效应,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继续推进农田水利“五小”工程建设,提高“三防”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进一步夯实农业水利基础。探索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监管机制。到2025年,新增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29.73万亩。

3.推动农业机械化建设。到2025年,全县农机装备总动力达125万千瓦,农业机械总量达13.5万台(套),扶持发展各类农机服务组织50家、农机大户800户,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引进推广智能化、复合型、易操作的农机新装备新技术,着力推进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补齐机械抛(插、播)秧、高效植保、烘干环节机械化短板,完善农村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推进水稻、油菜、棉花、苎麻、蔬菜、生猪、鱼虾、龟鳖等农产品规模机械化种养和初加工机械化快速发展。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综合效益。扶持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持续提升农业装备设施水平。积极开展农机技术服务和人才技能培训,推动农机技术进村入户。

4.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谋划实施一批现代农业投资重大项目,支持项目及早落地,有效扩大农业投资。完成灌溉农田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5G网络、智慧气象、智慧农业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和“数字农业”发展步伐。

(四)着力改善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1.高质高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以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河塘沟渠清淤疏浚、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与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以实现村庄“干干净净、整整洁洁、漂漂亮亮、和和美美”为整体目标,抓好整洁乡镇、美丽乡镇、精品乡村创建。到2025年,全县5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美丽庭院“六个一”创建,100%的农户达到整洁农户的标准、40%以上的农户达到美丽农户的标准、20%的农户达到最美农户的标准。

2.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省、市、县美丽乡村“三级同创”,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到2025年,创建3个省级精品乡村,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改变群众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指数和获得感。全面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确定村庄绿化方案,科学配置绿化苗木。到2025年,全县完成绿色村庄建设93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70%以上的建制村达到绿色村庄建设标准。入村道路达到生态廊道创建标准;房前屋后绿化栽种乔木、灌木、花卉蔬菜,形成立体种植;庭院围墙辅以藤蔓植物,形成垂直绿化;村庄周边10-50米范围宜绿地带全部绿化,形成围合绿化林带。

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强化执法监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违法犯罪行为,斩断黑色产业链,扎实推动中央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快创建国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县,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优化生产布局,推进“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拦截-末端治理”工程。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着力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加强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推动种养循环,改善土壤地力。推广健康水产养殖技术和水循环利用,减少养殖尾水排放。

(五)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1.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继续宣传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认真调处土地承包纠纷,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农村承包地第二轮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决策部署,切实抓好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民间协商、乡村调解、县级仲裁、司法保障的土地纠纷调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指导土地规范化流转,逐步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全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强化县、乡镇、村(社区)改革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规范化。做好三权分置试点工作,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平台。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到2025年,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到6万元以上,培育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强村,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壮大集体经济富裕村,实现全县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与当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

3.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制度、规范运行,认真组织落实农民合作社“空壳社”清理及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扎实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扶优扶强一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培育创建省、市、县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促进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健康发展。“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育市级以上示范社、家庭农场共65家,培育县级示范社、家庭农场各60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质量整体提升。

4.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监管,使我县农村财务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运行轨道。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监督。严格执行化债政策,及时掌握和解决化债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制止新增债务的长效机制,堵塞新增债务的管理漏洞,实现村级债务每年下降8%以上。

(六)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1.创新推进主体融合。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到2025年,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65个,其中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10个左右,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个,10亿元以上企业2个。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龙头企业核心引领作用,组建集种植、养殖、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农业观光、生产服务等环节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专业、高效、绿色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5年,全县共培育28家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其中省级联合体8家、市级联合体20家。

2.搭建产业融合载体。以稻虾产业、龟鳖产业为重点建设乡村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

3.加快推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按照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有规划、功能布局好,产业有规模、示范带动好,加工有龙头、品牌形象好,三产有融合、致富效果好,建设有特色、镇域环境好的“五有五好”标准,围绕县域稻虾、蔬菜、龟鳖等特色优质资源,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农业特色小镇。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将南洲稻虾小镇建成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提升、农民增收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全国稻虾生态种养示范园、加工集聚区、科技创新示范场、农旅融合休闲乐园。

(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坚持统筹协调,将达标后巩固提升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加快推进贫困村振兴发展。“十四五”期间,扶持已脱贫户发展高效特色产业户数2600户左右。

1.建立完善返贫预警机制。加强各行业部门的互联互通,探索建立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重点人群返贫预警机制,关注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重大疾病而产生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关注处于慢性病高发区域、自然灾害多发区域的脱贫户,畅通贫困户信息沟通联络机制。建立重点人群就业预警机制,关注脱贫户的就业情况,持续跟踪贫困户就业,加强相关技术培训,提升脱贫户抵抗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自主创业人员监测机制,对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高的脱贫户进行重点关注。建立兜底脱贫户监测机制,关注兜底保障政策不持续带来的风险,重点关注转移性收入占比较高的脱贫户。

2.建立完善稳定增收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贫困村集体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实施南县贫困群众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工程,围绕稻虾米、瓜果菜、龟鳖鱼等特色农业,通过项目扶持、企业大户带动、鼓励农户自种自养等多种措施,带动更多农户嵌入到产业发展中,让农户广泛受益。加大“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力度。带动农户依托电商创业,采取多渠道、多模式的线上销售,借助电商平台、网络直播等方式的影响力为农产品打开销路。持续提升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能力,找准稻虾米、瓜果菜等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紧盯市场、紧盯需求,树立品牌意识,延伸精深加工链条,将产业链做长、做深、做强,促进三产有机融合。聚集产业人才。加强贫困村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产品营销人才到一线发挥作用,帮助贫困户找准产业,扶持发展,全县132个行政村每年组织轮流培训一次。

3.完善政策兜底救助机制。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巩固脱贫成效有效衔接,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依照程序全部纳入城乡低保、特困救助范围,符合相关救助条件的,给予相应的专项救助、急难社会救助,形成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保障制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南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总体指导和协调。督促乡镇政府把“十四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业绩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农业发展第一线,加强对农业各领域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建立完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综合协调,强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会商制度,搞好协调配合,提高服务意识,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承担职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效率。

(二)强化政策落实。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强化惠农政策监督落实,确保惠农政策全覆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补贴的各项政策。强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创新管理服务,加强监督检查,把各类补贴政策、农业项目执行好、落实好,发挥政策的激励、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深入开展加重村级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担的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损害农民利益的违规违纪行为,建立和完善农民负担监管和农民权益维护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发放的监督检查,严禁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与目标价格制度,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有效激发种粮积极性与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强化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农业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与整改,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三)加强资金保障。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健全稳增长、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拓宽农业资金投入渠道,确保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只增不减,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度与综合效益。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转换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四)优化服务举措。要不断探索总结,创新经验,宣传好的做法,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时了解掌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宣传与推广,促进互相交流,互助合作,形成你追我赶、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加快研究本乡镇、本部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办法,尽快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南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


附件

南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

 

 

 

 

 

 

 

 

单位:万元

序号

行业

项目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性质

起止年限

总投资

2021-2025年

计划投资

 

合计

 

 

 

 

 

351190

351190

产业发展

 

 

 

 

 

 

 

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工程

全县

1.培育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6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0个左右、市级23个左右;2.培育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个、10亿元以上企业2个;3.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其中省级联合体8家、市级联合体20家。

续建

2021-2025

65000

65000

2

 

粮油绿色高质高效

创建工程

全县

1.建设“早专加晚优”17.5万亩、“稻虾综合种养”70万亩、“稻油水旱轮作”30万亩;2.建设“双低双高”优质油菜基地55万亩。

续建

2021-2025

12000

12000

3

 

蔬菜产业提升工程

全县

1.提质改造0.8万亩设施蔬菜基地;2.南县菜苔特色蔬菜提质升级。

续建

2021-2025

10000

10000

4

 

农民专业合作社

培育工程

全县

1.发展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50家;2.建设市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

新建

2021-2025

500

500

序号

行业

项目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性质

起止年限

总投资

2021-2025年

计划投资

5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

能力提升工程

全县

1.硬件设施建设:执法大队办公条件改善,执法车、船、无人机、记录仪等装备配备与管护,预计投资1000万元;2.软件配套建设:重点领域无死角昼夜监控系统建设及管护,预计投资500万元;3.执法人员培训:开展综合技能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组织业务骨干办案研讨会,预计投资80万元;4.营造执法环境:组织力量进行集中宣讲、宣传,预计投资50万元。

改(新)建

2021-2025

1630

1630

6

 

集中连片精养池塘

改造及尾水治理项目

全县

1.建设2处1000亩以上精养池塘;2.开展尾水治理。

新建

2021-2025

800

800

7

 

精养池塘生态化

改造项目

全县

生态化改造精养池塘2万亩。

改建

2021-2025

6000

6000

8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试点项目

全县

整县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补奖试点,构建1-2种粪肥还田组织运行模式,试点面积每年10万亩以上,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新建

2021-2025

5000

5000

9

 

家庭农场高质量

发展项目

全县

1.大力培育壮大家庭农场,新增家庭农场500家;2.实施家庭农场三级示范联创,推动家庭农场提质升级,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5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60家。

新建

2021-2025

1500

1500

序号

行业

项目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性质

起止年限

总投资

2021-2025年

计划投资

10

 

畜禽养殖标准化

示范场创建工程

全县

按照“五化”标准,创建省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家。

改扩建

2021-2025

800

800

11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建设工程

全县

1.建设乡镇动物防疫站2座、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1座;2.建设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清洗消毒场60个。

新、扩建

2021-2025

1260

1260

产业融合

 

 

 

 

 

 

 

12

 

休闲农业星级农庄

精品工程

全县

1.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省星级休闲农庄8个;2.创建省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2个、示范农庄3个;3.打造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1条以上,促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实现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建、续建

2021-2025

6500

6500

13

 

农业产业强镇与特色小镇建设工程

各乡镇

1.全县创建农业产业强镇4个,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省级产业强镇1个、国家级产业强镇1个;2.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建成省级农业特色小镇1个。

新建

2021-2025

8500

8500

14

 

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设工程

全县

全县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其中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

新建

2021-2025

35000

35000

序号

行业

项目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性质

起止年限

总投资

2021-2025年

计划投资

产业支撑

 

 

 

 

 

 

 

15

 

生猪种质资源保护

利用能力提升工程

全县

建设大型良种生猪一级扩繁场4个、大型种公猪站1个。

新建

2021-2025

1000

1000

16

 

水产种业基地

建设工程

全县

创建市级水产良种场2个、提质改造省级水产良种场2个。

改扩建

2021-2025

3000

3000

17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

专业化统防统治与

绿色防控服务项目

全县

1.培育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20家,其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示范服务组织5家,购置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100台(套)以上;2.创建3个县级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30余项,全县绿色防控面积达到50万亩。

新建

2021-2025

800

800

18

 

农产品质量安全

追溯体系建设工程

全县

1.建设12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监管站;2.建设3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村;3.完善稻虾产品质量溯源平台建设,新增建设物联网生产基地50处,依托稻虾产品质量溯源平台的核心技术、对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省身份证管理平台逐步建设覆盖所有品牌农产品的质量溯源平台。

新建

2021-2025

3000

3000

19

 

“两品一标”

示范企业创建工程

全县

开展“两品一标”示范企业创建,全县共创建“两品一标”示范企业20个。

新建

2021-2025

1000

1000

序号

行业

项目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性质

起止年限

总投资

2021-2025年

计划投资

20

 

基层农技推广

设施条件与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各乡镇

1.乡镇农技推广设施提质升级;2.建设5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培育150个技术能力较强、帮扶意愿较高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4.建立县乡农技推广信息化服务平台。

新建

2021-2025

1000

1000

21

 

高素质农民

培训工程

各乡镇

建设1个省级、2个县级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重点组织实施农业经理人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创业创新青年培养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3000人次。

新建

2021-2025

700

700

22

 

农业农村综合信息

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全县

1.南县智慧渔政平台建设;2.洞庭虾网等专业信息平台建设。

新建

2021-2025

1800

1800

23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

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全县

1.建设2万亩果、蔬、茶宜机化示范基地;2.建设农机作业深翻耕、深施肥示范基地5万亩;3.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家、建设现代农机示范合作社5家、建设现代农机合作社5家;4.开展水稻机插和有序机抛作业补贴面积15万亩;5.建设设施栽培示范基地2个;6.培植、扶持现代农机制造企业;7.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新、改扩建

2021-2025

40000

40000

序号

行业

项目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性质

起止年限

总投资

2021-2025年

计划投资

基础设施

 

 

 

 

 

 

 

24

 

南县高标准农田

建设项目

全县

新、改扩建高标准农田56.46万亩(其中:新建39.46万亩、改造提升17万亩)。

新、改扩建

2021-2025

72000

72000

25

 

农产品仓储

保鲜冷链设施建设

全县

1.全县建设3个县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2.全县建设132个村级田间地头冷链保鲜仓储设施,配备50台冷链运输车。

新建

2021-2025

10000

10000

环境治理

 

 

 

 

 

 

 

26

 

农业面源污染

治理工程

全县

建设农田生态沟渠净化工程、生态塘净化工程、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生态农业示范区。

新建

2021-2025

5000

5000

27

 

美丽庭院创建

全县

美丽庭院建设:5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美丽庭院“六个一”创建。

改(新)建

2021-2025

10000

10000

28

 

美丽乡村建设

全县

开展美丽乡村“三级同创”,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3个省级精品乡村,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新建

2021-2025

40000

40000

29

 

病死畜禽无害化

收集处理场建设

全县

建设病死畜禽县级收集中心、收集暂存点和监管平台1个。

新、改扩建

2021-2025

800

800

序号

行业

项目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性质

起止年限

总投资

2021-2025年

计划投资

30

 

耕地安全利用与

保护工程

全县

1.有序推进严格管控区域耕地农作物结构调整和土地休耕;2.全面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六改”农艺措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达90%以上;3.严格落实耕地优先保护政策措施。

新建

2021-2025

2000

2000

31

 

秸秆资源化

综合利用试点项目

全县

1.创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2.新建、改扩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利用生产加工主体3家。

新建

2021-2025

4000

4000

32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置体系建设

全县

创建县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示范基地,以乡镇村级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农药经销商为单位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和工作机制。

新建

2021-2025

600

6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